-
市场全天低开后震荡反弹,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从板块来看,银行股维持强势,地产、城镇化概念股集体走强,5G概念股表现活跃。下跌方面,大消费股集体调整。黄金股方面,美元因贸易紧张局势和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走弱,进一步提振了黄金的避险吸引力。此外,全球央行购金为本币背书的行为还在持续,多因素驱动金价上行,黄金股修复在即。(2025-04-18 15:18:00)
标签:
大消费
黄金
港股
方面
降息
避险
金价
概念股
-
-
市场全天探底回升,沪指连续7个交易日上涨。从板块来看,银行股持续走强,大消费股午后回暖,统一大市场概念股表现活跃。下跌方面,算力概念股震荡调整。有市场分析认为,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普及和认可,随着技术革新和成本突破,有望推动商业化应用的持续拓展。(2025-04-16 14:49:00)
标签:
港股
概念股
市场
技术
有望
推动
认为
-
受国货替代逻辑的刺激,公募在消费、医药、科技等赛道相关重仓股集体走强。最近两日,公募基金重仓股在国货替代、业绩自主两大逻辑的助力下,纷纷强劲反弹并收复前期失地。一方面较多公司积极进行地产化布局,国家政策也进行相关鼓励,另一方面,部分公司所引进产品的生产地位于欧洲,暂时不受关税影响,中国也曾在2024年初对部分抗癌药和罕见病用药实施零关税,预计相关企业也可以积极申请药品进口关税豁免,相关外部因素对医药赛道的影响极为有限。(2025-04-13 00:15:00)
标签:
赛道
市场
逻辑
国货
公司
重仓股
-
市场全天延续反弹,创业板指领涨,沪指重回3200点。从板块来看,大消费股集体爆发,婴童、免税、电商等多股方向大涨,消费电子概念股展开反弹,统一大市场概念股持续活跃。ETF涨跌幅方面,标普油气、纳指相关ETF涨停。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今日发布了溢价风险的提示性公告,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投资者如果盲目投资,可能遭受重大损失。(2025-04-10 15:12:00)
标签:
溢价
概念股
投资
反弹
投资者
概念
提示
风险
-
受国货替代逻辑的刺激,公募在消费、医药、科技等赛道的相关重仓股集体走强。4月9日,公募基金重仓股在国货替代、业绩自主两大逻辑的助力下,纷纷强劲反弹并收复前期失地。长城基金梁福睿也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国内创新药企业出海主要是以BD合作模式,最终主要由合作方来进行生产销售,一般MNC能通过全球供应链的布局消除关税压力。(2025-04-10 01:54:00)
标签:
赛道
市场
重仓股
公司
国货
关税
-
市场全天触底反弹,沪指领涨。从板块来看,军工股集体大涨,大消费股震荡反弹,免税方向领涨,港口、统一大市场概念股表现活跃。有分析人士表示,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主要在于海外市场宏观面和供应端的双重利空,例如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将增产,促使国际油价开启下跌行情。预计后市油价波动或加剧,期价将维持震荡偏弱格局,市场正等待基本面明确指引。(2025-04-09 15:16:00)
标签:
军工
油价
震荡
市场
反弹
基本面
方向
期价
-
-
“对等关税”引发市场巨震!4月7日,受美国关税幅度超预期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遭受冲击,A股迎来调整,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下跌7.34%,深证成指跌9.66%,创业板指跌12.5%。关于关税政策对科技板块的影响,蔡丹表示,短期来看,相关板块股票波动可能会比较大。当前来看,科技行业全球分工明确,大多数的终端消费产品在中国内地和亚洲地区生产,这些地区是本次关税政策的受影响区域,从品种来看,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硬件产品影响最为直接(2025-04-08 01:54:00)
标签:
关税
市场
政策
短期
内需
风险
避险
-
十大券商最新策略观点新鲜出炉,具体如下:中信证券:关税余波尚存,聚焦核心资产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关税进展仍有不确定性,但衰退预期交易正加速切换到衰退交易,中美周期同频时点可能提前。短期看,特朗普正以极限施压策略换取更大利益,后续关注各国协商进展和行业豁免情况,在此之前,预计风险偏好降低,市场波动加剧,但仍处于衰退预期交易阶段。未来1个月配置建议:银行钢铁建筑(海外经济敏感性低、国内政策敏感高和低PB修复) > 地产消费(国内稳增长力量估计还会继续发力) > 港股互联网。(2025-04-07 00:21:00)
标签:
关税
市场
政策
周期
预期
全球
资产
红利
-
市场全天震荡走低,创业板指领跌。从板块来看,物流、统一大市场概念股震荡走强,大消费股表现活跃。下跌方面,消费电子、高外销占比概念股集体重挫。尽管特朗普声称加征关税将有助于为美国政府带来收入,并振兴美国制造业,但经济学家和商界人士警告说,这些关税措施将推高价格,损害美国消费者和美国企业利益,扰乱全球贸易,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2025-04-03 14:56:00)
标签:
关税
消费
概念股
震荡
下跌
经济
方面
-
首批基金2024年年报出炉,机构持仓路线图浮现。近日,中庚基金、九泰基金、明亚基金等公司率先披露了旗下基金的2024年年报。陈涛重点关注四大方向:一是需求刚性且长期空间大,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医药行业,关注价格风险释放充分、有出海潜力的环节,包括医疗器械、创新药、骨科等;二是受益于积极扩大内需政策的消费行业,如航空客运、速冻食品、零食、餐饮、服装、保健品等行业;三是广义制造业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行业龙头,如钢结构、出口型农药、高温合金等;四是科技行业中未来有望同时受益于财政扩张和AI应用创新的内需型公司,如打印机、政务IT等。(2025-03-26 02:01:00)
标签:
持仓
行业
资产
年报
重仓股
经理
持股
基金:
中庚价值领航混合
中庚价值先锋股票
-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大消费指数年初至今微涨,略好于指数整体表现。根据wind统计年初以来消费/大消费指数上涨0.5%/1.4%,在科技成长领域广受关注背景下,其整体表现相对温和,略好于市场整体整体行情可能尚待基本面继续改善,当前注重自下而上的结构性配置。从近期发布的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复苏仍偏温和。(2025-03-24 08:40:00)
标签:
消费
领域
政策
整体
关注
经济
改善
结构性
-
-
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陆续披露,超百家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得以曝光。部分公募机构的调仓换股动向随之揭晓,大消费、医药、新能源等赛道成为机构调仓的重要方向。工银瑞信基金分析,风电产业链普遍涨价,业绩修复或超预期。当前风电行业下游需求高涨,供给侧的竞争或告一段落,板块存在业绩超预期和估值扩张的可能,而扶持政策和海外市场拓展有望成为板块估值扩张的两张“王牌”。(2025-03-24 08:02:00)
标签:
管理
减持
持仓
公司
截至
四季
消费
-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等6部门为提振消费发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稳股市、稳楼市,并提出相应举措,努力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消费投资需把握政策杠杆效应,在确定性中捕捉效率提升与代际变迁机遇”。基于对泛消费领域的深度研究,财通基金基金经理沈犁建议当前消费投资可关注以下方向:一是政策驱动:补贴向头部渠道集中,加速行业出清;二是产业结构:性价比消费浪潮下的结构性机会;三是新兴浪潮:“谷子经济”揭示代际消费变迁。(2025-03-18 08:03:00)
标签:
消费
政策
股市
板块
提升
经济
促进
-
上周,在一系列利好消息的推动下,A股市场“气温”明显上升。3月14日,沪指收复3400点,创业板指、上证50指数涨近3%。消费板块再现多股涨停,贵州茅台大涨近6%,被市场认为是消费板块复苏的信号。诺安基金则建议,配置上可关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价值重构、供给侧改革引导行业供需出清以及制度优化释放消费潜能三个视角。(2025-03-17 01:13:00)
标签:
消费
市场
政策
关注
科技
板块
产业
基金:
华安中证申万食品饮料ETF
招商国证食品饮料ETF
-
中国消费股的投资热度正在持续升温。高盛近期在欧洲市场调研发现,离岸投资者对中国消费复苏的持续性抱有期待,部分低配中国市场的新兴市场基金开始增持中国消费股。华泰证券指出,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2025年工作任务首位,致力于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动力,提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重申2025年大消费板块有望迎来配置窗口期,AI+消费、情绪消费、国货崛起、银发经济等有望成为投资主线,看好消费基本面逐步向好及龙头估值修复行情。(2025-03-16 00:02:00)
标签:
消费
内需
市场
政策
投资
认为
估值
板块
-
港股高位震荡,但南下资金依旧疯狂抢筹。3月12日,港股各大主流指数收跌,恒生指数跌0.76%,报23600.31点;恒生科技指数跌2.04%,报5845.36点。韩玮也认为,港股目前估值依然处于历史低位,并且具有明显的安全边际。“特别是在科技、医药生物、可选消费和高股息资产四个领域,在两会政策利好和经济稳增长预期下,叠加美元降息走弱的外在因素,相信港股未来依然具有相当好的投资机会”。(2025-03-12 23:27:00)
标签:
港股
南下
资金
科技
指数
港元
买入
上涨
-
3月5日,北证50成份指数涨超2.82%,同力股份、锦波生物、万通液压等多只北交所个股股价走出历史新高。记者注意到,近期大涨的多只北交所热门个股受到基金经理青睐,基金持仓比例相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加,随着这些个股股价持续上涨,多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年内业绩超过30%。对于今年一季度的基金操作,基金经理马翔、马磊表示,在主打“专精特新”的北交所市场,重点关注三大投资主线:1.科技创新主线,在AI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驾驶、机器人、智能终端等新科技领域,北交所有一些公司已做了较好的产业布局,值得重视;2.高端制造升级主线,在半导体自主可控、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等领域,北交所部分公司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卡位好;3.新兴消费主线,中国消费人群庞大,近年来结构性新兴消费亮点频出,在包括医疗美容、运动健身等领域,北交所也有质地不错的公司可以重点关注。(2025-03-06 06:58:00)
标签:
个股
龙头
细分
主线
经理
行业
持仓
-
近期,消费主题基金在营销策略与降低产品存续风险上有了新思路。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多家基金公司通过对消费主题基金增聘科技明星基金经理的方式,迅速改善了基金产品业绩,降低了规模下降带来的产品存续风险,甚至有基金公司将年内进入业绩前十的基金经理“空降”到消费主题基金上“现阶段很多公司表观估值较高,但对于有明确产业发展趋势的高速成长性行业来说,采用新业务及传统业务分部估值或者远期估值折现的方式较为合理。”余欢认为,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估值,很多龙头企业当前估值仍具有合理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引起板块大幅调整的事件可能包括核心机器人、企业机器人迭代更新速度不及预期、量产进度不及预期、机器人使用场景落地情况低于预期等。(2025-03-03 04:47:00)
标签:
消费
经理
估值
赛道
科技
业绩
基金:
圆信永丰消费升级
-
-
2月27日,A股行情轮动加快,大消费板块展现逆势上涨的韧性。数据显示,今日Wind零售板块领涨全行业,净流入超28亿元,酒类、食品板块净流入均超20亿元,涨幅居前。卜益力更看好白酒板块,理由是:其一,板块当前位置足够低,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其二,白酒是外资机构的重仓板块之一,随着外资回流A股,有望推动板块上涨;其三,板块基本面在去年已经表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今年基本面有望在政策利好与消费刺激下进一步回升。(2025-02-28 02:30:00)
标签:
消费
板块
净流入
政策
基本面
食品
表现
-
2025年2月以来,数十家A股上市公司因回购事项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多家公私募及外资机构的最新调仓动向曝光。人工智能产业链、医药、大消费等赛道成为机构加仓的首选方向。广发基金表示,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以及行业层面的微观变化,A股投资逻辑发生了显著转变。(2025-02-28 05:36:00)
标签:
截至
管理
医药
机构
公司
消费
基金: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
南方中证1000ETF
天弘中证机器人ETF
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
-
一次新股申购引爆消费股!今天上午,香港股市餐饮股逆势走强,奈雪的茶涨近40%,呷哺呷哺涨超14%,上海小南国涨超9%,海伦司涨超9%,海底捞涨超6%。东兴证券认为,两会在即,多维度提升消费值得期待。作为消费中的重要领域,食品饮料消费将受益于消费政策的刺激,预期消费环境会得到积极改善,食品饮料消费无论是线上线下都会受益(2025-02-27 14:21:00)
标签:
消费
餐饮
政策
环境
食品
经济
经济工作
-
A股热门板块资金博弈激烈!近日,AI、人形机器人、半导体等概念股大涨大跌,资金在板块之间轮动明显加速,特别是DeepSeek概念掀起的AI牛市,资金博弈激烈。雷涛认为,AI技术的发展无疑将持续渗透到传统产业,未来大部分产业都可能会受到AI的影响。然而站在当前时点,最具爆发潜力的AI+产业主要集中在云计算、消费电子、智能驾驶和机器人这些领域。(2025-02-19 15:03:00)
标签:
产业
投资
概念
领域
智能
提升
技术
板块
-
超60亿元净流出,部分资金“落袋为安”2月14日,A股市场震荡攀升,大盘指数表现可圈可点。其中,AI医疗概念股全线爆发,大消费、大金融表现不振。一位股票ETF基金经理表示,随着近日港股行情持续回暖,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较大,部分资金选择“落袋为安”。(2025-02-17 13:05:00)
标签:
净流入
资金
指数
流出
落袋
港股
基金:
金ETF
-
-
在春节档电影票房大卖的带动下,蛇年开市以来,影视传媒板块整体走高,多只个股涨幅明显。此前,多只公募基金提早埋伏相关个股,近期净值水涨船高。江海证券认为,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总票房创下新高,全年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票房的显著回暖为电影市场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带动影院周边消费业务的复苏。(2025-02-17 01:02:00)
标签:
电影
票房
观影
净值
市场
动漫游戏
回暖
产业
基金:
工银文体产业股票A
国泰中证动漫游戏ETF
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
金鹰信息产业股票A
-
上周A股三大指数悉数上涨,传媒、电信、互联网、软件等板块涨幅居前。光线传媒“20%涨停”五连板带动影视ETF涨超20%;港股互联网及线上消费、信创、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链板块集体爆发,中概互联网ETF等涨超10%在科技行情的持续催化下,国内市场迎来首批科创综指ETF的发售。根据基金公告,来自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天弘基金、汇添富基金、招商基金、建信基金旗下的科创综指ETF以及富国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旗下的科创综合价格指数ETF于2月17日集体发售(2025-02-17 07:42:00)
标签:
净流入
港股
互联
板块
资金
基金:
金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