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2024年年报陆续披露,一批上市公司控股参股的基金公司经营业绩随之揭晓。总体来看,基金公司盈利分化明显,头部基金公司凭借较为丰富多元的产品线,整体经营业绩较上一年变动幅度不大;反观中小型基金公司,因业务单一,受去年基金降费影响较大,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展望2025年,万家基金表示将持续提升投研能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丰富完善产品线;继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2025-03-27 01:30:00)
标签:
公司投资
公司
净利
业绩
下滑
业务
净利润
经营
-
-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上海精测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精璇管理咨询合伙企业、上海精昕管理咨询合伙企业为股东,同时注册资本由约13.7亿人民币增至约20.7亿人民币。在2024年,大基金一期与大基金二期对外投资动作频频,投资了约13家半导体企业,涉及EDA、半导体材料与设备、芯片制造等半导体产业链多个环节。其中,大基金二期成为投资主力军(2025-03-26 11:38:00)
标签:
检测
设备
投资
公司
企业
-
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的陆续披露,各路机构持股动向浮出水面。截至3月25日,Wind数据显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2024年末持有40只A股。“2025年,A股市场在企业盈利增长与政策的支持下,预计维持震荡向上的态势。此外,近期以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增强了市场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和长期增长前景的信心,A股有望享受系统性的估值修复(2025-03-26 04:33:00)
标签:
公司
成为
机构
流通
投资
市场
增长
显示
-
险资的目光再次聚焦不动产。3月25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天眼查平台了解到,坤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对外投资项目已达14例,且全部指向万达系资产。江瀚也认为,随着保险公司资金实力的增强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多资金将流向不动产市场。与此同时,险资的投资范围将进一步拓展,除了传统的商业地产、产业园区等,还将进一步关注租赁住房社区、养老社区等新兴领域;投资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包括物权投资、股权投资、债券计划等多种方式并存。(2025-03-26 00:26:00)
标签:
投资
不动产
保险
资金
股权
市场
资产
风险
基金:
华夏华润商业REIT
-
今年以来,私募机构积极配置ETF。私募排排网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今年以来共有57家私募机构出现在46只年内上市ETF的前十大基金份额持有人名单中,合计持有基金份额达8.99亿份在业内人士看来,私募机构借道ETF布局市场或进行主动投资布局,均体现了对今年权益市场投资机会的看好。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王晓明表示,从大方向上来看,今年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的投资机会成本都很低,因此对今年A股和港股的投资机会依然保持乐观。(2025-03-26 01:35:00)
标签:
机构
投资
持有
份额
资产
投资机会
管理
基金:
科创综指
综指科创
-
基金公司2024年经营情况陆续揭晓。年报披露季,一批上市公司控股参股的基金公司经营业绩随之揭晓。展望2025年发展,万家基金表示将持续提升投研能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丰富完善产品线;继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2025-03-26 20:25:00)
标签:
公司
业绩
净利
净利润
下滑
业务
经营
-
-
银行理财产品的费率和业绩比较基准又降了。《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3月以来,至少已有宁银理财、招银理财等10家机构宣布了理财产品费率优惠的消息,部分产品销售服务费清零“为应对当前市场环境,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当转变产品设计思路,并加强对市场的研究和分析,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提高投研能力。(2025-03-26 00:26:00)
标签:
理财
产品
基准
收益
投资
比较
业绩
市场
-
作为风格稳健的长期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长线持有的重仓股引人关注,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3月25日,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中,社保基金最新出现在6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榜。其中,20只社保基金持有期超过两年,扬农化工、中国巨石等4只获社保基金连续持仓超5年。社保基金连续持仓超2年的20只个股中,从去年四季度末社保基金持股量来看,招商蛇口、南山铝业、中国巨石等持股数量居前,社保基金分别持有1.51亿股、1.50亿股、1.02亿股。社保基金持股比例居前的有华特达因、龙迅股份、神火股份等,持股比例分别为5.98%、4.32%、4.25%。(2025-03-26 14:08:00)
标签:
社保
持股
持有
持仓
比例
-
本报记者昌校宇方凌晨3月24日,《证券日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多家公募机构将于近期启动旗下信用债ETF作为通用质押式回购担保品的申请。展望未来,李一硕建议,可推动培养更加成熟的ETF做市商生态圈,进一步提升ETF场内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跨市场ETF产品的开发,打通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进一步提升投资者资金运用的效率与灵活性。(2025-03-25 00:37:00)
标签:
回购
质押
信用
产品
债券
投资
公司
基金:
信用债ETF博时
信用债
-
本报记者毛艺融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ESG投资正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投资策略,如绿色债券、ESG公募基金等,为市场提供多样化投资选择,推动ESG投融资市场繁荣发展上海荣正企业咨询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茆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双碳”目标极大地推动了ESG投资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包含绿色信贷、绿色债券、ESG公募基金在内的广义可持续投资规模。同时,ESG投资以资本的流入与流出,切实促进更多企业持续迭代创新涉碳技术产品服务方案,为实现“双碳”目标夯实基础。(2025-03-25 00:37:00)
标签:
债券
投资
绿色
市场
发行
产品
指数
规模
-
近日,多只基金产品变更了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不再锚定沪深300等指数。晨星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行业赛道细分以及市场风格多元化,传统指数难以体现基金投资特点,新基准能更精准地反映基金投资策略与风格,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业绩衡量标准,也体现了基金投资顺应市场发展的趋势。但变更同时也存在挑战。孙珩认为,当前大部分基金投资范围设定宽泛模糊,变更业绩比较基准后,需对投资范围做出更具体清晰的表述,否则可能导致投资者理解偏差,并且新基准的市场认可度也需要时间来检验,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变更业绩比较基准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25-03-25 00:37:00)
标签:
基准
指数
业绩
投资
比较
变更
收益率
基金:
广发稳健策略混合
建信信息产业股票A
-
-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全球受监管开放式基金资产规模约530.94万亿元,中国坐稳全球第4位置,中国ETF亦位列全球第4日前,美国投资公司协会在官网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全球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资产规模为73.86万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530.94万亿元。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美国ETF总规模达10.305万亿美元;爱尔兰ETF总规模为1.618万亿美元;日本ETF总规模为5685.96亿美元;中国ETF总规模为5030.92亿美元;卢森堡ETF总规模为4612.6亿美元。(2025-03-25 01:09:00)
标签:
规模
全球
四季
开放式
资产
净流入
监管
-
财联社3月25日讯今年以来公募产品增聘动作频繁,知名基金经理在管产品的增聘更是引人关注。业内人士认为,随着A股迎来全面注册制时代,为应对个股进一步分化,不少基金公司在提升投研能力的同时,为破解单一基金经理管理模式的投资局限性,也在积极探索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这种共管模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各个基金经理的优势,通过多资产多策略提升组合风险收益比。但也应关注到背后可能存在的分歧问题,因此组合基金经理需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在明确统一的组合管理思路下各司其职,才有可能保证产品收获长期稳健的业绩。(2025-03-25 16:15:00)
标签:
产品
经理
管理
模式
卸任
独立
-
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目标始终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然而,资本市场总是充满变数,即使是最具潜力的公司也可能因各种原因陷入困境。当然,如果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也愿意与上市公司同甘共苦,可以选择放弃现金选择权,继续保留公司股东的身份。一般而言,公司并不会因为退市而清算,退市只是失去了上市的资格,投资者的分红权、投票权等股东权利仍然存在。(2025-03-24 07:23:00)
标签:
退市
投资
投资者
公司
市场
经营
选择权
资本
-
证券时报记者吴琦明星基金经理出走趋势并未因市场好转而终结。开年以来,公募基金业绩回暖,新基金发行市场表现活跃,基金产品数量扩容,基金经理队伍不断壮大。一位基金研究人士也表示,无论是基金评价还是渠道推销等各个环节,都弱化了对基金经理个人的曝光,更多是对产品风格以及背后投研团队的考察。(2025-03-24 07:08:00)
标签:
经理
产品
团队
业绩
明星
公司
投资
-
在“三年期持有基金”发行热潮冷却后,2023年、2024年两市仅合计成立了14只三年期产品,其中还有产品需要借助发起式的方式成立。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前让投资者损失惨重的三年期产品不同,在行情低位成立的这些基金却因受益于择时以及布局走势稳健的“核心资产”,多数业绩收正,虽然在科技股行情中缺乏些许进攻性,但在震荡市里凸显了控制回撤能力。但在近期,方建发声“将继续坚持投资低估值、高成长、大空间和强确定性的半导体国产化标的,同时也会密切关注AI浪潮中受益的芯片设计和制造公司。”体现在基金中便是净值曲线有了更大的弹性。(2025-03-24 09:31:00)
标签:
产品
成立
投资
持有
行情
发行
市场
-
中央汇金、证金公司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持仓较为稳健,并无显著变化。展望后市,业内预计A股市场估值重构机会较大,建议甄选出“新核心资产”。杨超表示,投资者可关注基于自主可控逻辑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科技创新主题,或是扩大内需导向下的“两重”和“两新”主题;继续看好安全边际较高的红利板块,可重点关注央国企。(2025-03-24 00:38:00)
标签:
资产
公司
核心
重构
中央
市场
甄选
科技
-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高歌猛进后,市场在上周遭遇了“黑色星期五”。3月21日,A股、港股集体低开低走,整体表现放量普跌,前期领涨的AI、机器人板块领跌。汇丰晋信基金认为,未来如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季报能够验证2024年9月以来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效果,投资者情绪升温叠加业绩和估值修复,市场或将上演“三击”行情。(2025-03-24 06:55:00)
标签:
板块
市场
业绩
估值
季报
认为
表现
-
-
军工行业再迎新增长极。当前,深海经济已成为资本市场新热点,公募基金经理对深海科技领域的关注度明显升温。华夏基金基金经理万方方认为,2025~2027年军工行业将进入三年期的成长阶段,未来一到两个季度军工板块投资的基本范式将逐步构建。从行业景气拐点逻辑,到实签订单验证,再到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收入利润报表的验证,行业大概率在2025年下半年进入加速成长期。(2025-03-24 03:05:00)
标签:
军工
海洋
经济
行业
板块
科技
-
深海科技概念股掀涨停潮,截至周五收盘,部分仪器和设备已用于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神开股份7连板,水下多相流量计产品已应用到“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的海默科技、深海机器人液压控制系统能够深潜1500米进行数据采集和故障诊断的邵阳液压均实现20CM两连板,曾承担国家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内转塔式单点系泊电滑环研制等的大连重工三连板。利通科技曾于去年4月2日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在橡胶软管领域深耕拓展的产品主要有:核电领域使用的软管、超高压树脂软管、石油软管领域的API系列产品以及石油海陆输送软管等。新强联招股书显示,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盾构机、海工装备和工程机械等领域。(2025-03-23 00:01:00)
标签:
工程
装备
海洋
公司
科技
-
最近A股市可以说是热闹非凡,这不,这几天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年报了,大家的年度分红方案也是陆续出台。具体到广大投资者,一定记住不要盲目跟风,还是得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来综合布局。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政策引导和制度完善下,A股的“红包雨”未来可能会下得更稳、更久。(2025-03-22 12:19:00)
标签:
分红
公司
投资
上市
可以
市场
投资者
消费
-
3.22政策监管周末重磅!金融监管总局发布3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旨在推动银行代销业务规范有序发展。今年以来,公募REITs发行持续火爆,年内新发的5只公募REITs全部实现“一日售罄”。(2025-03-22 15:56:00)
标签:
指数
公司
管理
投资
现金流
消费
基金:
地产租住
-
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的陆续披露,公募基金经理的调仓细节逐渐浮出水面。据券商中国,从已曝光的数据来看,业绩表现出色的养殖板块以及高比例现金分红的行业龙头公司,成为众多基金经理的重点关注与加仓对象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基金经理们更加注重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投资价值,这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这些行业和公司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2025-03-21 17:17:00)
标签:
经理
公司
行业
投资
年报
分红
板块
基金:
富国中证农业主题ETF
工银深证红利ETF
国泰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
国泰中证畜牧养殖ETF
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
-
-
随着股市回暖,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亮眼,今年以来已有超800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创新高,而且还大幅跑赢大盘指数,实现了超额收益的回归。大成基金、万家基金表示,以养老金、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占比逐步提高,将为市场注入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同时,基金公司也需要建立培育“长钱长投”的投资理念,包括中长期考核、风格漂移管控等,稳步构建“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2025-03-21 00:32:00)
标签:
投资
权益
业绩
公司
收益
市场
表示
-
在中国股票市场年初至今取得强劲上涨之后,包括汇丰经济学家在内的海外金融专家表示,不少海外的长期投资机构正在考虑是否要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之前离场的外资要回来了?汇丰银行的诺伊曼表示,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科技股的涨势是否会蔓延到其他公司,比如港股和A股市场上的的非科技公司,“我们是否会看到这种从科技领域转移的趋势,将是对中国是否完全值得投资的真正考验。”(2025-03-20 17:17:00)
标签:
投资
投资者
表示
是否
市场
股票市场
股票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