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是对港股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说明港股具有较高性价比,是一种价值投资行为。随着未来港股的估值回升,抄底资金有望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当前港股估值偏低的格局下,应保持理性和耐心,坚定投资信心。可以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港股资产,选择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标的进行投资。(2025-04-18 08:23:00)
标签:
港股
投资
市场
估值
投资者
南向
具有
资金
-
-
南向资金,疯狂抄底港股!4月3日,在港股大幅调整的过程中,南向资金疯狂抄底。截至当日收盘,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达到287.9亿港元,为历史单日净买入第二高,仅次于3月10日创下的296亿港元最高净买入纪录“整体来看,港股市场基本面和资金面较上月基本保持平稳,政策面仍在加码,但情绪面有所走弱。(2025-04-04 06:59:00)
标签:
关税
港股
港元
买入
南向
市场
资金
-
资金扫货港股步履不停。2月24日以来,港股主题ETF净申购额合计超过360亿元。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超3700亿元。谈及后续看好的方向,杨栋表示,重点关注三大领域。一是科技与AI产业链。在硬件端,包括半导体、算力基建,其受益于AI基建需求。(2025-03-23 00:14:00)
标签:
港股
资金
南向
申购
科技
买入
基建
基金: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
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30ETF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恒生创新药ETF
-
近期,易方达、睿远、宁泉资产等多家公私募基金南下抢筹,在港股市场大手笔“扫货”。其中,“杠铃”两端——科技和红利最为吸金,AI医疗、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赛道与银行、电力等高股息资产被频频举牌和加仓在张佳璐看来,尽管已经有部分国际资金进入了港股市场,但仍有许多资金目前可能在等待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进一步改善,他们会更加在意具体指标的变化,例如房地产企稳情况、PPI改善情况,看港股消费品公司的ASP等的变化情况。她表示,在AI技术突破、政策环境改善以及资金流入的共同推动下,香港市场仍具备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尤其是在消费、医疗等尚未完全启动的领域。(2025-03-16 20:12:00)
标签:
港股
资金
港元
南向
市场
内资
定价权
-
在AI浪潮推动的科技行情下,近期港股市场表现持续活跃。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已累计涨超28%。经过此轮大涨行情之后,多位基金经理认为,可以重点关注消费、地产、传媒、医疗等板块。例如,基于一定的安全垫保护,消费升级背景下的食品饮料、旅游娱乐等板块可能有所表现;从困境反转和估值保护的角度来看,对于医疗健康领域特别是医疗设备制造商、大型生物科技公司也可以保持关注。(2025-03-14 00:28:00)
标签:
板块
港股
南向
资金
行情
消费
-
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的坚决态度让市场大感意外。3月12日,港股高开低走,恒生指数已经连续微跌4天。博时基金分析,港股短期消化交易热度可能带来波动,中期港股仍受益于国内经济企稳及上半年海外流动性宽松。(2025-03-13 06:56:00)
标签:
港股
资金
南向
市场
买入
港元
科技
指数
基金: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
景顺长城科创三年定开混合
-
-
本周二,中国资产再度跑赢全球“大盘”,在美股“黑色星期一”的背景下,上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低开高走,分别收涨0.4%、1.39%,外围市场则大面积下跌。展望后市,有券商认为,中国资产的这轮强势表现或仍然“未完待续”。广发证券策略团队日前指出,从中长期视角来看,港股仍有可观的潜在增量资金,当前南向资金和其中内地公募基金的持股占比并不高,预计截至2024年末内地公募基金持股占南向资金14.8%,内地公募持股占港股流通市值仅1.5%(2025-03-13 00:02:00)
标签:
市场
指数
估值
科技
股票
资产
策略
持股
-
上周,科技板块依然是资金关注的焦点,其中,港股互联网板块表现尤为抢眼。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上涨11.16%,创三年来新高。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合计费率甚至达到每年0.8%。费率最低的是汇添富中证沪港深互联网ETF,合计费率每年0.2%。(2025-03-10 09:45:00)
标签:
港股
互联
指数
费率
板块
南向
合计
基金: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
汇添富中证沪港深互联网ETF
易方达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
-
华泰证券指出,两会延续稳中求进定调,内需成为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的核心抓手,政策态度积极提振市场情绪。往前看,本轮资产重估行情基石逻辑尚未发生转变,考虑到:1)国内经济企稳态势显现,宏观数据仍有韧性;2)国内AI等领域应用落地的逻辑确定性仍强,产业发展趋势仍持续;3)龙头科技股财报整体仍较强等,短期视角对港股不悲观,中长期仍坚定看好中国资产重估行情演绎。结构上维持哑铃配置思路:1)配置港股互联网与科技硬件标的,把握中国科技股价值重估机会;2)配置受益于消费刺激政策落地、延续春节消费数据回暖的新消费方向;3)关注有望受益于AI发展、且自身具备景气或政策催化的港股创新药;4)盈利预期相对稳健的红利标的,或仍可作为底仓配置选择。(2025-03-10 07:55:00)
标签:
港股
配置
政策
消费
数据
外资
流动性
南向
-
3月10日,南向资金大幅流入,单日净买额超290亿,刷新历史纪录。恒生指数今日调整明显,早盘一度跌逾500点,最低见23632.42点,午后震荡回升,小幅收复失地。报告称,随着指数估值逼近该行设定的12倍合理市盈率目标,以及多个积极的国内催化剂已经实现,高盛预计牛市将放缓,并且随着未来几周美国、中国政策和地缘政治议程再次活跃起来,获利回吐的压力将会显现。(2025-03-10 17:01:00)
标签:
指数
短期
调整
政策
科技
港股
估值
-
今年,来自内地的南向资金对港股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年初至今狂买超3000亿元,仅有几个交易日净流出。至此,内资似乎主导了港股市场的话语权。亦有投行人士对记者提及,海外长线资金一般行动比较缓慢,且对他们而言,还有其他市场可以选择,长线资金更倾向于观望,以待市场真正开始改善。不过,面对这一轮由科技驱动的行情,外资显然更为乐观。(2025-03-07 00:13:00)
标签:
港股
资金
关税
南向
买入
科技
长线
市场
-
-
3月6日,港股强势上涨,多只港股ETF狂飙超6%。从资金流向看,自上周一以来,就有近两百亿元涌入港股。“2月份我们继续维持高仓位,对部分行业持仓进行了调整,增持了电子、可选消费等行业,减持了有色、社会服务等行业。”望正资产表示,大型互联网企业长期价值稳固,AI等技术创新的发展能显著增强其各项业务的内在价值,估值水平又处于历史底部,且股东回报积极,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2025-03-07 00:11:00)
标签:
港股
资金
南向
申购
股息
科技
仓位
新高
基金: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
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30ETF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
兴银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
近来,A股和港股的科技板块均出现调整,为此前持续冲高的板块行情泼了一盆冷水“降温”。数据显示,截至3月3日,科创50、恒生科技指数近三个交易日分别下跌5.72%、7.02%。前述永赢基金人士也认为,本轮港股科技板块主要受益于估值重塑背景下的南向买入与外资回补,但数据显示外资长线资金尚未大举买入,因此后续港股互联网板块仍具备修复动力。(2025-03-03 21:08:00)
标签:
板块
科技
港股
交易日
回调
跌幅
下跌
回撤
基金:
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
国泰中证影视主题ETF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
华宝创业板人工智能ETF
华泰柏瑞中证动漫游戏ETF
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
嘉实中证机器人ETF
鹏华中证传媒ETF
-
随着2月27日盘中再创阶段新高后,2月28日的恒生科技指数在全球市场剧烈震荡的背景下收跌2.19%,港股市场整体呈涨少跌多态势,港股ETF市场也同步出现回调,其中,香港消费ETF跌停另一方面,考虑到港股估值仍旧相对较低,市场成分的盈利结构更好,邢程认为,这都使得港股市场对潜在的企业盈利修复和政策信号更为敏感。在配置上,建议综合考量风险回报比,2025年主要看好科技成长风格和具备确定性股东回报的价值风格。(2025-03-01 08:26:00)
标签:
港股
科技
市场
净流入
资金
板块
调整
基金: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
-
2月27日,恒生科技指数盘中创新高,全天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超百亿元。这是南向资金连续第五个交易日净买入金额破百亿元。主投港股的被动ETF产品吸金势头也颇为强劲。展望后市,部分基金人士对港股后市行情持乐观态度,认为港股仍处于较低估值水平,还有上行空间;但也有人认为,此轮港股快速拉涨已经透支了很多收益,港股行情具有高弹性特点,大涨过后,整体投资性价比有所降低。(2025-02-28 07:15:00)
标签:
港股
南向
投资
单日
买入
成交额
市场
-
各类基金大举介入港股市场,南向资金规模骤增……港股已成为近日市场关注的焦点方向。2月27日,恒生科技指数盘中再创阶段新高,为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日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超百亿元不过,也有基金人士提示称,港股短期已积累较大涨幅,鉴于港股通常具有高弹性特征和双边交易机制作用,需要留意潜在的市场调整风险。(2025-02-28 05:36:00)
标签:
港股
投资
资金
市场
单日
经理
估值
-
财联社2月25日讯近期,港股市场一扫往日阴霾,迎来久违的“暖冬”行情。恒生指数接连突破关键点位,成交额持续放大,南向资金更是“火力全开”,单日净买入屡创新高。值得关注的是,年内仅9只重仓港股的基金收益告负,均为红利、股息类产品。如鑫元华证沪深港红利50指数,净值跌去3.15%,银河中证沪港深高股息跌2.05%,景顺长城旗下两只产品——景顺长城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动率ETF、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跌1.82%、1.08%。(2025-02-25 18:54:00)
标签:
港股
南向
流入
外资
资金
红利
收益
基金:
景顺长城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动率ETF
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
银华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
-
2月25日,港股开盘,恒生指数低开2.68%,恒生科技指数低开4.30%。其中,阿里巴巴跌超7%,中芯国际跌超4%,腾讯控股跌超3%,美图公司跌超12%。浙商国际指出,本轮港股“春躁”行情,市场结构化特征明显,鉴于市场乐观情绪仍在发酵,短期看好市场继续向上。(2025-02-25 09:37:00)
标签:
港股
市场
指数
行情
情绪
资金
南向
溢价
-
-
2月17日,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及团队发表研究报告称,近期AI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科技题材叙事,投资者重估AI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的带动效应。依据高盛修正后的指数目标,未来12个月,如果中国企业总市值能增加3万亿美元,那么将美股“净流入与市值增长比率”套用至中国市场,高盛估算,中国人工智能主题或为股市吸引高达2000亿美元净买入,其中包含南向资金。这有望部分扭转全球资管机构对中国股票的保守态度,他们对中国股票低配的态势也有望得到扭转。(2025-02-17 18:01:00)
标签:
指数
人工
智能
股票
提升
增长
科技
-
资金再度南下抢筹港股。2月10日,恒指收涨1.84%,连续三天涨逾1%,年内涨幅扩大至7.29%;恒生科技指数涨2.65%,年内涨幅扩大至18.32%,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今年表现最好的指数之一。华泰证券则表达了港股短期估值修复较为充分,并认为本轮反弹“高斜率阶段”或进入歇脚期。自1月13日低位以来,恒指上涨约12%,其中风险溢价贡献了约9%的涨幅。(2025-02-11 07:29:00)
标签:
港股
涨幅
资金
市场
南向
科技
估值
反弹
基金: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
易方达恒生港股通新经济ETF
银华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
-
去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2024年,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7470.17亿元,较2023年大幅增长158%。许廷全表示,当前多数互联网企业龙头的估值仍被低估,随着投资氛围持续回暖,互联网相关行业估值有机会得到进一步修复。(2025-01-27 00:48:00)
标签:
港股
互联
配置
估值
消费
经理
基金: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
汇丰晋信港股通精选股票
嘉实沪港深精选股票
-
在经历连续4年的下跌之后,2024年港股迎来反弹行情,恒生指数全年上涨17.67%。伴随市场的震荡上扬,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全年净买入额为7470.17亿元,创下年度净买入额历史新高。综合考量当前港股市场的低估值优势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徐成认为,港股有望在2025年延续震荡上涨的良好态势。具体到投资策略,他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硬科技、电信、公用事业、消费和医药等领域,同时积极挖掘具有增长潜力的个股,把握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2025-01-20 01:15:00)
标签:
港股
市场
投资
政策
低估
同时
增长
态势
-
中信证券表示,当前,在政策组合拳扭转投资者情绪下,南向资金流入港股的态势,以及中小盘的业绩增速预期有明显优势,与历史中小盘大幅跑赢大盘的背景相当;仅当前中小盘估值历史分位较高,但我们认为这与中资逐渐掌握中小盘定价权有关,中小盘估值或往中资体系靠拢。截至10月16日,中盘PE估值为9.5倍,在近期的调整下回落至大盘估值以下,虽然当前中盘估值仍处于历史均值以上,但我们认为这与中资逐渐掌握中小盘定价权有关,后续中小盘估值或往中资体系靠拢(2024-10-31 07:50:00)
标签:
中小
估值
中盘
大盘
港股
南向
中资
增速
-
-
当前的港股市场正迎来各路资金的密切关注。近日,陈光明旗下睿远基金上报了一只名为睿远港股通核心价值混合的基金,从名称来看,该基金或主投港股市场。“在移动互联时代,产业和股市都经历了‘基建-设备-应用’的递进演绎,在应用阶段股价涨幅最为可观。(2024-10-24 14:20:00)
标签:
港股
资金
市场
投资
科技
南向
截至
基金:
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30ETF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
近期A股港股强势,吸引着外资正在“加仓中国”。10月3日,根据香港联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比亚迪股份获摩根大通于9月27日增持约652万股H股,平均成交价为274.5244港元,涉资约17.91亿港元华福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发布研报表示,从最新边际变化来看,9月至今港股中海外资金开始转净流入,并且中下旬以来国际中介机构资金净流入规模达396亿港元,超过南向资金205亿港元的净流入。(2024-10-04 02:52:00)
标签:
港元
净流入
资金
比例
股份
港股
持仓